English

读书·网络·书路

1999-07-2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与网络结缘:《残风舞剑》

我与网络结缘始于1997年。我最初是在电信局的网友俱乐部上的网。第一次上网浏览,我看到的是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,当时的那份欣喜、那份兴奋,不亚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,并被其开放的风格、丰富的信息、灵活的管理方式所深深吸引。我在这个新奇的世界里遨游,东瞧瞧,西看看,这里打个招呼,那里交个朋友;还在BBS上贴帖子,参加新闻组的讨论,进入聊天室聊天。这期间,结识了许多至今仍经常联系的朋友,他们对我帮助很大。这时,有网友告诉我,你可以办一个个人主页,在网上建一个自己的家,邀请朋友们到你家中作客。于是我萌发了做主页的念头,之后创办了我的第一个主页《残风舞剑》。

《残风舞剑》起初是抱着“玩”的心理办起来的,谁知一问世,便受到了朋友们的欢迎,其中有一个收录网络文章的栏目更是受到好评,这使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,以后便如滚滚长江东逝水,一发而不可收。但说老实话,《残风舞剑》这个主页,还处于“儿童团”的水平,缺乏清晰的立意,没有明确的方向,就好像一个初入江湖的毛头小子,在大侠们面前耍了几下三脚猫的功夫。怎样才能成为大侠级别?我开始考虑改版。平时,我比较喜欢看书,在网上也搜集了不少图书和网文。于是,我参照早期的一些图书站点把它们分了类,建立了索引,最后送到了网络上,《书路》就这样诞生了。《书路》之名,脱胎于“书山有路”,起这个名字,就是把网站的创意定在图书网站上,让访问者见其名而知其意,从而方便读者索引、查找、收藏。

《书路》

《书路》创办于1998年7月10日,当时正值’98世界杯落幕之际。我是一个体育爱好者,也是一名球迷。我在网站上收集、发布了大量关于世界杯的评论文章,引起了网友们的共鸣,只可惜由于我的误操作后来丢失了好些文章,至今想起来仍懊恼不已。早期的体育和爱情文章形成了现在我的一个栏目——《网文精粹》,《网文精粹》是《书路》区别于其它文学站点的特色之一。它主要是以收集网络上的原创文章为主,在建立的初期主要是摘录各个BBS的文章,随着影响的逐步扩大和访问人数的不断增多,开始有人将原创稿件寄给我,要求在我的《网文精粹》上发表。其中最出色的文章就是邢育森所写的《活得像个人样》。目前,我的网站共收集了超过700篇的网上文章。它们与传统媒体上的文章相比,更大胆、更开放、更舒发胸臆,因之更具有可读性,该栏目至今已成为最大的收集中国网文的地方。

现在,网上文学站点数量不少,但真正出色、有自己风格的不多。我做《书路》坚持了这样几条:一是内容要丰富,人家进到你的站点,必须有东西看,让人不虚此行。《书路》中收集了古今中外的作品,各种风格、各种体裁、各种类型的都有,选择余地很大,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。二是更新要及时,今天来了是这些东西,明天还是这些东西,后天人家就不来了。我基本上是每天更新,不断推出新的作品。三是注意听取读者的呼声。我每天要研究读者留言和来信,大家喜欢什么、需要什么,我就想办法提供什么,暂时无法满足的也把读者的要求记在心里,以后创造条件加以满足。正因为我坚持了这些,《书路》才受到大家的欢迎。做《书路》主要由我一个负责,基本靠业余时间。我对《书路》倾注了全部心血和精力,在此期间,我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,很少看电影电视,下了班就一头扎进我的工作室。由于每天要下载、上传许多东西,而白天网络速度又慢得如负重的蜗牛,就只能夜间去做,因此,干到深夜一、两点钟是常事,虽然累一点,但看到每天接到的数十封电子邮件,里面鼓励的、要书的、感谢的、提建议的都有,心中就感到特别的高兴、特别的满足、特有成就感,身上的疲劳也就没有了。为了满足朋友们殷切希望,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好东西,除了在网上搜集、整理图书外,《书路》也自己OCR了不少作品,有时也求朋友帮助,不少热心的网友还把他们输入的文章寄来,以提供给大家。正是大家有了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,才有了现在中文网络的繁荣发展。

《书路》创办至今,除了广大网友的帮助外,各媒体和ISP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,不少网站要求合作,有些出版社也商谈过合作意向。《书路》刚公布时每日的访问量不足一百,以后便节节攀高,两个月后,日访问量就超过3000人,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日访问量过两万的大型文学网站。为了加强与读者的联系,自1999年1月开通了邮件列表,订阅人数以每天100的人数递增,现在订户也已超过了5000。

爱我网爱

维护《书路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,有快乐,就有烦恼。而主要的烦恼是花费太大。辛苦我不怕,现在我还年轻,有的就是精力。但花钱则经常使我头痛。为了做好主页,我需要不断充实自己,购买书籍、报刊和软件,花去了不少钱。而更让我望而生畏的还是上网的开支。为了减少开支,尽管我一再压缩上网时间,但每日在网上泡的时间仍在四、五个小时左右,节假日则更多。我们都不是“瀛海威”,没有那么多的经费供我们潇洒,面对令人难堪的电话费单,我真不知道对靠工资生活的父母说什么好。难道我做《书路》真是“陪本赚吆喝”吗?我想,对经费的困窘每个做网页人都曾有过。当我在父母疑虑的眼光下彷徨,考虑是否坚持下去时,有个广告商发函与我商讨合作的问题,顿时我面前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合作的成功,使我摆脱了经费的困境,为做好我的主页提供了有效的支持。事实证明,没有一定的经费支持,任何网站都无法只靠精神力量来维持。

有人曾经向我探询,网上刊载图书是否涉及版权问题。我不是法律专家,对“著作权法”也没有深入的研究。但对这个问题,我是这样看的。我的站点是以个人形式提供免费信息服务,与图书馆性质类似,它更具有永不磨损和查阅方便的好处。目前,我国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文信息不足,只有丰富中文信息,才能吸引人们上网,《书路》和所有文学站点在一定程度上起了繁荣网络的作用。图书网站为广大爱书者提供了读书的场地,同时,也为图书做了宣传,是两利的事情,当然,如何对这个问题进行严肃的法律上的界定,那就是立法部门的事了。但是,关于互联网上的法律,不只在我国,就是在西方文明高度发达的美国,也还不完善,而我国则几乎处于真空状态。

我以为,网上书屋的发展前景是乐观的。网上除了可以发布已经发表的图书外,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发表纸质媒体未曾发表过的作品,即所谓网上原创作品。网络的开放性和广域性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,人们发表文学作品更方便、更快捷了。网络文学虽然还未形成气候,也没有对传统媒体造成大的影响,但目前已出现了很好的势头。网络文学开始由侧重反映网络生活向发表中篇、长篇小说发展。《活得像个人样》、《第一次亲密接触》就是有代表性的作品。就总体来说,目前网络文学还不能与传统媒体抗衡。但是一些网人创作的散文、随笔、诗歌中,已不乏优秀的作品,与常规文学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。而且某些网人实际上也是网上与网下两栖,他们的作品往往分投网络刊物和常规刊物,只不过在网络刊物上更早跟读者见面而已。但是网络文学要和常规文学最终合轨,则还有待于专业的作家们纷纷上网。只有越来越多的作家上了网,以网为家,网络文学才能有长足的进步。而网络文学站点会成为其中的桥梁,与出版社或作家的合作,也将逐渐成为时尚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